通過考驗的秘訣

pass2
有一個大學生寄宿在基督徒家庭,有一天他回家,發現寄宿家庭的爸爸在門口等他。

「你有沒有發現這道門有特別的地方?」「沒有」

接著他們往前走

「你有看到花圃裡有什麼嗎?」「嗯...一些花」

他們往前走到樓梯旁

「你有沒有看見什麼特別的東西?」「一袋垃圾」

他們繼續走到廚房

「你在這看到了什麼東西?」「一些盤子」

「好了!我們剛剛走過整個房子,當你看到這些東西,你有什麼想法?」

大學生內心有點惱怒,家長又帶他到外面走一次。

「這是大門,需要粉刷,這大門不需要預言,他需要粉刷。這個花圃裡充滿雜草,他們需要整理。我看見你天天經過這一袋垃圾,你需要將他放到垃圾桶裡。這些是你用過的盤子,今天吃過早餐後他就一直留在這裡,你就去做自己的事,你只想到你自己。」

大學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因為家長說的完全正確。大學生心裡明白,這位父親正在訓練他。這位大學生是奧夫艾克曼,後來成為牧師,在瑞典建立極大影響力的教會。

要成為主的工人,性格上必須要經過訓練,訓練連結於順服。當我們委身於基督時,聖靈會使我們發現自己的弱點,並且幫助我們去對付自己的弱點。

上帝會藉著人、環境來塑造我們性格,如果我們的性格沒有經過磨練,也沒有臣服在基督的主權之下,我們的弱點一遇到壓力跟衝突,就會浮現出來,如果我們平常缺乏訓練,那麼就無法通過考驗。

上帝希望我們通過考驗,在塑造性格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這時要抱持著正面積極的態度,上帝正在預備我們,使我們性格更加成熟,將來面對壓力挑戰時,才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性格給限制住,反而能從容面對、游刃有餘的處理各種危機。

理性與聖經

reasonbible

中世紀流行的經院哲學受到柏拉圖的二元論和亞里斯多德邏輯的影響,經院學家以理性的邏輯推論來論證與解釋上帝和相關的事,將理性高抬為神學的最高權威。

宗教改革高舉的「唯獨聖經」精神,表面上是反對當時羅馬教會的獨裁教皇制度,但在思想層面上則是給當時流行的經院哲學一個當頭棒喝:以「唯獨聖經」來否定了經院哲學高舉理性的神學方法。

經院哲學高舉人的理性過於聖經,無疑是一種驕傲,要把上帝將當作客體來解剖、分析,再以有限的文字來說明上帝是誰,這樣的說法是有所侷限性的。面對奧秘的部分,人應該謙卑地承認自己的有限。上帝既然給與聖經的啟示,我們應該以唯獨聖經的精神來認識上帝,以信心來接受奧秘的部分,這也是「唯獨信心」的原則體現。

日光之下無新事,學習「教會歷史」可以知古鑑今,從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便可以看到類似的事情仍然層出不窮,例如近代的自由派神學以及現在仍有人偏好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上帝與相關的事。

當然這不是說理性不重要,基督徒不應該反智,甚至應該善用一切智慧來認識上帝,但當面對超越的上帝,身為受造物的我們,連奧秘的部分都想要以理性來解釋,那就不夠謙卑了。面對聖經中理性難以理解的部分,人應該謙卑下來,就唯獨信心吧!

「教父」是誰?

churchfathers

常聽到教會歷史有很多「教父」。過去以為能被稱為「教父」的人應該是屬靈的偉人或教會牧者。學習了「教會歷史」才知道「教父」(Church Fathers)其實是指一些有名或影響力的作家,他們不見得是屬靈偉人,也不一定是牧者,而是留下了著作,後世透過他們的文字得以探索與認識當時的狀況,而且他們寫的信仰內容,不見得是純正的神學,可能是個人意見,甚至有的是異端思想。

當時的教會雖然在處羅馬帝國的逼迫之下,卻欣欣向榮、有力的發展開來。牧者們在那樣的政治與環境之下還要牧養信徒已經夠有壓力、夠忙的了,少有能人還能耗費時間與心力著書立說,他們主要透過「口傳」來教導信徒。但一些作家卻可以藉著文字寫作將歷史事件與相關看法流傳至今,這也提醒著我們,「筆傳」的影響力比「口傳」更無遠弗屆,是超越時空的。

基督徒除了「口傳」,也應該看重「筆傳」。既然我們得了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恩,就要多多為主做見證,期勉自己以及弟兄姊妹也能效法這些教父,多多動筆,將信仰、見證、靈修心得等等寫下來並分享出去,為主發揮更廣、更遠的影響力。

有關「社會階級」的一些思索

laddder

最近學習「教會歷史」有一個新的領受,原來在主教制度到了中世紀,成為一種新的上層階級,能夠和貴族階層平起平坐。

中世紀歐洲是封建社會,主要的社會結構原本只有貴族和平民兩個極端,但主教在各地形成與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一些人有錢了之後,居然想藉著買主教職位而晉身上流階層。特別是十字軍東征帶來東西方文化交流,這樣的情況越加嚴重。

從過去這「聖職買賣」的現象可以看到,中世紀的一些人擔任主教並不是因為上帝的呼召,而是為了成為翻轉階級。難怪,主教制度發展到後來,越來越集權、扭曲與腐敗,甚至在宗教改革時期,被馬丁路德批評為魔鬼創建的制度。

現代的生活中也有階層的影子,只是並非過去中世紀歐洲的貴族和平民階級,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是金錢與社會地位所形成的階級。

現在要跨越階級,沒那麼容易,因為有錢的人更容易進行階級複製,代代複製,維持原來的優勢。

階級複製有三方面:財務階級、人脈階級、知識階級。

財務階級,簡單來說就是金錢,金錢是一種強大的資源,財產的轉移就形成了一種階級複製。

人脈階級,社經地位較高的同溫層人脈,其實水平是差不多的,而這些人脈,會很自然轉移給下一代。

知識階級,社經地位較高的人比較容易讓他的下一代獲得更好的各種資源,獲得比他人更廣或更高的知識。

以前常聽人說好好讀書,就能翻轉人生。從階級的角度來看是有其道理的,教育是一般人最好翻轉階級的方式,透過學習,不斷累積自己的知識、見識、能力,在專業上勝出,連帶也會帶來財務跟人脈的成長。

基督徒不靠「聖職買賣」來提升自我,那是虛假且墮落的做法。我們是靠著基督,不斷學習與成長,在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中,我們的人生將來會不斷提升,跨越階級而迎向真正的豐盛。

「教父學」給我的神學省思

 think
我認識一位老師,他是華人教會中少見的教父學博士。研究教父學是不容易的,要讀很多的書。特別是常需要閱讀教父們的原著,以免翻譯上的出入,所以還要相當熟悉希臘文與拉丁文。他很有學問,是我讚嘆與佩服的一位學者。

不過這次上「教會歷史」,讓我重新在神學學習上有些省思。

古代教會教父們的思想受到希臘哲學、羅馬、埃及等文化的影響,容易以人的智慧來發展一套解釋基督教的論述,雖然看似有道理,但這是教父個人的說法,不見得符合真理,當然也有些看法就成為基督教神學的內容,就像特土良發明Trinity「三位一體」這個字來說明新約中「父、子、靈」的現象,被後來的正統神學採納而廣用此字。

我們肯定這些教父們的著作是具有歷史發展的參考價值,藉著教父著作我們可以拼湊出當時的所發生的事件、教會的發展、信仰的狀況、面對的異端與挑戰等等。教會歷史要一直到基督教合法化,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中,各教會的領導人們才能好好坐下,在安全的環境、充分的時間下來討論與確認過去歷史中對於信仰的重大的討論與問題,共同確認正統基督教的教義。所以總的來看,過去古代教父的種種看法只能作為基督教神學發展中的一個過程。

當我明白了此點之後,突然更清楚了自己的學習方向,我遠遠比不上那位我所讚嘆的專研教父學的老師,他的學問令人佩服,但他的學問主要鑽研在一段信仰神學正在發展與形成的過程,而我比較偏向好好知道發展的結果就好。

上帝給每一個人的呼召不同,就我而言,時間、心力與智力都有限,個人的呼召比較不是「研究型」的學院學問,而是「教型」的實踐學問。我將神學發展的結果學好與學對就行(也就是宗教改革之後的系統神學的整理結果),然後以簡要的方式好好地教導弟兄姊妹,使他們不偏向異端,學習純正的信仰,並幫助他們實踐,這比較是我想做的。
 

強人保羅與暖男約翰

pauljohn

初代教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的領袖人物是彼得,在他的帶領下,教會得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生存下來。

第二個時期的領袖人物是保羅,他是個行動派、個性積極的人,到各處開拓教會,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宣教地域到達了歐洲。

第三個時期的領袖人物是約翰,他在內外逼迫的環境下,讓猶太基督教會與外邦基督教會能夠共處同工,讓教會穩定地發展延續。

主後70年發生了一件重要大事,猶太居然發動獨立戰爭,結果羅馬帝國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自此以後,猶太教的撒都該派、奮銳黨和其他派別都式微不見,唯獨高舉律法的法利賽派成為唯一主流。

對於上述這段歷史,讓我感到上帝奇妙作為的是,還好上帝使用勇敢與冒險個性的保羅,及時在主後70年前將福音傳給外邦人,開疆闢土。若沒有保羅的宣教或事工晚了一些,那麼基督教很可能隨著猶太戰爭而走向滅亡,和其他派別一樣。

在後期,使徒們大概只剩下約翰還活著。在我的印象中,約翰是個暖男,是愛的使徒,和保羅的個性很不一樣,所以耶穌將媽媽託付給暖男約翰照顧最為安心。當時教會面對內部衝突與外在逼迫,這類的問題去問保羅,大概會被他罵吧?保羅總是給人壓迫感,哥林多信徒便曾說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

活了將近一百歲的約翰,也許沒有強人保羅的行動力與開拓力,但他是很優秀的牧者,照顧耶穌的媽媽馬利亞,又牧養以弗所七教會。有什麼問題找這位「暖男爸爸」就對了。他給人一種溫暖的安心感和權威感。在他的帶領下,教會得以維持純正的信仰,又順利度過種種難關。

上帝的作為奇妙,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人,每個人的生命年歲都在祂的手中。上帝使用磐石彼得建立教會,使用強人保羅開拓教會,將福音傳到外邦;上帝使用暖男約翰,在教會受逼迫時期,給與穩定的力量。

上帝給我們每個人的職分、個性都不一樣,不需要羨慕別人,只要專心尋求上帝在我身上獨特的心意,實踐上帝給我的使命,就是榮耀上帝了。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