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兩種道理」

 1mc

Stephen Curry是NBA史上首位全票通過的年度MVP,他的職業生涯六度率領金州勇士隊進入總決賽,奪下4次總冠軍。他的球鞋上有一段話"I can do all things..."直譯是我無所不能,Curry這樣說好像有點驕傲,但其實正好相反,Curry表達的是一種謙卑的態度。

Curry是虔誠的基督徒,"I can do all things..."是出自聖經腓立比書四章13節完整的英文是"I can do all things through Christ who strengthens me.",中文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Curry謙卑的表達,他靠著基督加給他的力量,凡事都能做。Curry已經是最傑出的運動員,仍謙卑的信靠耶穌得著能力,來打每一場球賽。

有位釋經學老師說有一段經文是打開整本聖經的鑰匙,但很多基督徒都不知道。這段經文是林後3:3-18,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聖經有兩種道理:「摩西的道理」、「基督的道理」,這段經文至少可以看得到這兩種道理有八個以上的對比。在約1:17提到「律法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由此可知,摩西傳的是「律法」,基督傳的是「恩典和真理」,也就是「福音」,摩西傳的和基督傳的是不一樣的。
2mc
常常聽到基督徒傳講律法,像是要聚會、要奉獻、要多讀經、要多禱告,這些都是律法的要求。律法本來就存在人的心裡,是人心可以明白的,要傳講律法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們常常成摩西的僕人。

不過人本來就是不完美的罪人,沒辦法守全所有律法。有的時候我們趕時間,可能會紅燈右轉,小小違規一下,僥倖的希望不要被警察抓到,正呼應孔子說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耶穌深知人性的軟弱與缺點,律法的要求這麼高,人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達到上帝的高標準,那該怎麼辦?耶穌給人另一條出路「恩典跟真理」,也就是「福音」。耶穌伸出溫暖的手,邀請我們「靠自己辦不到,來倚靠我吧!」福音是耶穌賜給我們白白的恩典,讓我們可以靠著福音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新生命,我們可以靠著基督,活出「凡事都能做」的得勝人生。

耶穌本來富足,卻因為我們成為貧窮,叫我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代贖,給我們帶來「交換」的恩典,「我不能,上帝能」,我可以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凡事都能做。Curry是「基督使者」的代言人,他深知基督的道理,抓到福音的精隨。我們不要成為摩西的僕人,期勉自己成為基督的使者。

想要過一個得勝的基督徒生活嗎?信靠耶穌,凡事都能做。I can do all things...
3mc

我們來「變忙碌」!

1busy

在教會中我們常需要教導聖經、門徒訓練。教導是一門專業的學問,在大學裡面有「教育」相關科系,幫助未來有心從事教育的學子能學習有效教學。身為耶穌的門徒,我們不應當輕看教學是一門專業,需要謙卑的來學習該如何教,才能讓弟兄姊妹學得更好。

為了要達到有效教學,教學很重要的是要多變化。人的專注力通常只有15分鐘,若老師一直單向式的講課,學生的心思很容易漂走。為了幫助學生專注在學習,老師上課就要有所變化,可以讓學讀講義、看影片、發言等,教學內容要多變才能適時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現在常透過線上教學,隔著螢幕讓人很容易不專心,學生在螢幕後回line、做自己的事情、上網、跟旁邊的人講話,導致學習效果低下,人在心卻不在。

教學除了要多變化,還要讓學生很忙,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組討論、寫筆記做紀錄,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效果更好,否則只是坐在那邊放空,一個小時過後什麼都沒有學到,只是浪費時間非常可惜。

最後,讓學生動手做紀錄,帶得走學習重點是非常重要的,適時提供一些口訣像是「神學135」、「解經234」幫助學生記住重點。記得住才能夠帶著走,也才能用出來。若教的內容很多很雜,學生在課堂上都聽得霧煞煞,恍論記住重點和實踐出來。

以上三種有效的教學法,可以歸納為三個字:變忙碌,這個口訣是作家火星爺爺提出來的,完全呼應「增進教導力」提到的有效教學法。

「變」:教學要有變化,幫助學生持續專注
「忙」:讓學生很忙,積極投入學習
「碌」:讓學生紀錄重點,吃的了還能兜著走
 
2busy

在教導弟兄姐妹聖經、神學時,透過「變忙碌」來設計教學內容,上課時也要讓弟兄姊妹「變忙碌」,否則來上課容易淪為聽聽說說的空談,有上課和沒上課沒什麼差別。上完課後弟兄姊妹要能學到新東西、在生活中實踐出來脫胎換骨,才表示我們的教學成功,有達到有效教學。

願我們都成為好老師,如同保羅勉勵提摩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基督教的《東遊記》  

1A
以前只聽過「西遊記」的故事,唐三藏到西方取經,卻沒想到在同一時期卻有「東遊記」的真實歷史故事發生。

在唐三藏還停留在印度的時候,基督教東方亞述教會的宣教士阿羅本(Alopen Abraham)到達了中國長安進行宣教,他是從比印度更遙遠的西方(東方亞述教會)來的,路程應該更加困難與艱辛。

當時唐太宗命令宰相房玄齡到長安城外迎接阿羅本的宣教團隊(不知幾人,說不定也有猴子等動物隨行),並邀請阿羅本到宮中會面,更出資協助阿羅本宣教隊在長安城內建立第一間教堂。

到了後來的唐高宗時期,阿羅本的宣教工作相當成功,那時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於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居然阿羅本的宣教團隊在短短數十年內,已經在中國境內上百個城鎮建立了教堂。那時唐高宗還尊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可見其地位之尊崇。

2A

可惜一百多年後,唐武宗滅佛,景教受到池魚之殃而一同被禁,基督徒潛入地下活動,日漸稀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被埋入地下,這段基督教宣教史也跟著被遺忘,直到明朝年間石碑才重見光明。

阿羅本披荊斬棘宣教的驚險故事應該不亞於西遊記。若哪天有基督徒能寫出一本《東遊記》-阿羅本以福音敲開神秘東方古國,相信會很有看頭。

蝦咪!八仙中有個信耶穌的?

8
在道教呂洞賓的經典《呂祖全書》有幾段經咒,一千多年來,道教徒雖然念誦,但一直不明其意。例如《太上勅演救刦證道經咒》中的〈證仙章第三〉:

太虛仙之體,稽首禮真師。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一乘開覺路,黃房育嬰兒。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不為羞生死,立志守恆河。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日月亙其光,天根萬劫磨。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近代日本學者佐伯好郎考證後面難懂的經咒「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既不是印度話、西藏話,也不是當時西域匈奴各族的相關語言。後來,在偶然間,他想到最後三個字「密娑訶」可能就是現代的「彌賽亞」(就是基督的意思)三字,接著他試著以古敘利亞文翻譯,居然翻譯出了全部經咒的意義。若用現代白話文,可以重寫如下:

太虛仙之體,稽首禮真師。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一乘開覺路,黃房育嬰兒。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不為羞生死,立志守恆河。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日月亙其光,天根萬劫磨。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呂祖全書》中,有好幾處的經咒都是如此。後來以古敘利亞文來翻譯,都翻譯出來了,這些拗口難懂的咒語原來是讚美基督的詩歌頌詞(可自行搜尋維基百科「救刦證道經咒」)

現在回顧,基督教在唐代曾經流行過,有著「法流十道、寺滿百城」的興盛景況。但因後來的唐武宗滅佛,獨尊道教。當時基督教也慘遭池魚之殃,一同被滅。從這道教的經咒來看,應該是當時的基督徒躲入了當時唯一的官方認可的「道教」,以道教的外型維繫其原本的信仰,當時的呂洞賓很可能是基督徒,所以將此讚美上帝的詩歌,以經咒方式流傳下來。

這個近代的發現,讓我很驚訝!我從來沒想到過,蝦咪!八仙中的呂洞賓很可能是因宗教壓迫下而躲入地下活動的基督徒!

「和合本」聖經怎麼來的?

1B

在慕道期間每週和姊妹們看聖經,他們建議我到基督教書房買一本自己的聖經,可以在上面畫線註記。到了書店看到架上琳琅滿目的聖經,書背上寫著「上帝版」、「神版」,頓時之間內心非常慌亂,怎麼沒有看到「和合本」呢?聖經不是只有一種版本嗎?為了不要買錯,努力尋找書背上面有寫「和合本」字樣的聖經,確認和姊妹們用的一樣才安心買下。

後來才知道「上帝版」、「神版」都是「和合本」,那麼「和合本」中文聖經是怎麼來的呢?

一百多年前西方宣教士到中國傳福音,各差會宣教士決定共同合作翻譯中文聖經。對於「God」這個字,要翻成「上帝」還是「神」有不同看法,英國宣教士堅持要翻譯為「上帝」,美國宣教士堅持要翻譯為「神」,兩派宣教士爭論了幾十年都沒有共識,想出了一個折衷辦法,同時出版「上帝版」和「神版」兩種版本聖經,為了排版一致,「神版」裡的「神」前面要空一格,並不是為了尊敬神的緣故。
2B

對於God這個字,你喜歡翻譯成「上帝」還是「神」呢?不論翻譯成「上帝」或「神」,我們都確信God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如何有效的一年讀完一遍聖經?

1bible
很多基督徒立志能一年讀一遍聖經,每次都從創世紀開始讀,讀到出埃及記就出不了埃及死在曠野。然後每年週而復始的立志一年要讀一遍聖經,但總經歷到保羅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的人性肉體軟弱。

面對如同字典一樣厚,字又密密麻麻的聖經,的確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出的了埃及,順利到達新天新地呢?

我們要對聖經有正確的認識,聖經其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書,就像百科全書一樣是套書,聖經是把這套書全部都集結在一起印成一本。這套書裡面共有66本,舊約有39本,新約有27本,加起來是66本,有一個神奇的魔法數字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新舊約聖經本數:

3×9=27

聖經套書裡的舊約和新約各可分為五大類,舊約39本分五大類: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大先知書、小先知書,每一類的本數分別是:5、12、5、5、12;新約27卷分五大類:福音書、歷史書、保羅書信、普通書信、預言書,每一類的本數分別是:4、1、13、8、1。聖經本數分類詳列如下:

舊約
5:律法書:創出利民申
12:先知書:書士得撒撒王王代代拉尼斯
5:詩歌智慧書:伯詩箴傳歌
5:大先知書:賽耶哀結但
12:小先知書:何珥摩俄拿彌鴻哈番該亞瑪
共39本

新約
4:福音書:太可路約
1:歷史書:徒
13:保羅書信:羅林林加弗腓西帖帖提提多門
8:普通書信:來雅彼前後約壹貳參猶
1:預言書:啟
共27本

2bible3bible


我們以為聖經只是一本書,但其實共有66本,平常沒在讀書的人突然立志一年要讀完66本書,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聖經每一本書都有其寫作對象、寫作目的,我們不一定每次都要從創世紀開始讀,可以按著目前的需要挑選想要讀的書卷。

若不知道該如何從書海下手,建議從福音書開始讀,好好認識耶穌這位上帝的兒子,為我們帶來救贖、生命、盼望、豐盛,「耶穌基督並祂並十字架」(林前2:2)是我們信仰的核心,現在就拿起福音書來讀吧!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