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一個人?

cake

我們常想要去改變別人,希望我們的孩子更用功、主動作家事,希望我們的配偶更愛我們,希望我們的弟兄姊妹聚會要準時。有的時候我們大聲疾呼、不斷呼籲,要他們做這做那,改這改那,但往往成效不彰。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改變不了了,更何況要去改變別人。

其實改變自己與他人,是有方法的。我們先來認識人的行為模式「ABCD模式」,幫助我們了解人的大腦和情緒如何運作的。

ABCD是指:A.事件 B.想法 C.感覺 D.行為

多拉A夢:
看到美味的銅鑼燒(A),看起來好好吃阿(B),好興奮、快樂(C),吃下去(D)

靜香:
看到美味的銅鑼燒(A),銅鑼燒讓人發胖(B),厭惡(C),遠離銅鑼燒(D)

胖虎:
看到美味的銅鑼燒(A),我要減肥(B),冷靜(C),把銅鑼燒分給小夫(D)

同樣的事件,為什麼多拉A夢、靜香、胖虎會有不同的感覺、行為?因為「想法」。外在環境、事件是客觀的,但卻帶出不同的情緒和行為,關鍵在於「想法」。我們常常忽略了隱藏在感覺和行為背後的「想法」。

按照這樣的模型,我們可以知道,若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最好能先去找出行為後面的「感覺」和「想法」,先更新「想法」(就是坊間常聽聞的「換個角度想想」、「思想框架」等等)、那麼人的「感覺」就會隨之更新,行為也自然就會有所改變了。

我以前自我形象不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沒有專長,沒有人愛我也沒有朋友,覺得很孤單。內心有深深的自卑感,想藉著討好別人來換取友誼,常常委曲求全,到後來失去自我,活得很不快樂。信了耶穌以後,開始讀聖經,上帝說我是祂眼中的瞳仁,我很特別,祂對我人生有美好的計畫,祂的恩典是夠我用。我開始用聖經的思想來取代舊有的負面思想,用聖經的角度重新看自己,漸漸恢復健康的自我形象,不再刻意討好別人只會換取不平等的友誼關係,在基督裡我更自由釋放了。

我覺得基督徒最棒的是我們有「聖經」,能以聖經的思想來更新錯誤的舊有想法,讓我們能從裡到外,從思想到情緒得到更新,進而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如何改變一個人?先找出背後的「想法」,以聖經的教導來更新想法。「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查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期待來參加,結束在高點

peakendrul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每逢假日和家人朋友出遊,一路上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心情愉悅了一整天,但在回家的路上,卻遇上了大塞車、火車誤點,我們對這趟旅行的評價就會變得比較負面,只記得很晚回家的不痛快感,而忘了整趟旅程中,有很多美好的體驗。

我們和人在電話中溝通,起初講得還算開心,到中間有一點口角,最後以不愉快的口氣結束這通電話。我們對這人就會留下不好的印象,下次看到他的來電,內心很容易激起一種抗拒的心理。

因此我們要留意和人互動,或是辦活動,要掌握「動力」,讓結束時的氣氛、感受是向上的動力,讓大家的印象是停留在好的氣氛,期待下次再來的感受。

在小組中,擔任小組長的同工要掌握「小組動力」,讓整個小組聚會的氣氛有高潮,最後聚會結束的氣氛也要引領向上,氣氛要往上走。若整場聚會的氛圍平平,甚至到最後大家都興趣缺缺,拿出手機來玩,整體氣氛往下掉,下次大家來聚會的意願就會降低。

IKEA這個企業擅長讓客戶在離開前有正向的體驗,在販賣部只要花10元就能吃到冰涼可口的霜淇淋,大家最後帶著滿足喜樂的心離開,期待下次再來。從一進到IKEA,看到喜歡的家具並且下單,來到最高潮的峰値(peak),高潮過後情緒必然會往下掉,但不能讓客戶是帶著平淡無奇、失望難過的心情離開,這樣大家下次就不會再來了,必須要再創高峰勾住顧客的心,在結束時10元冰淇淋就是終值。客戶到IKEA購物,就有完整的峰終體驗,吸引各年齡層都喜歡不斷回訪IKEA。

小組長、領會、牧者在帶領主日崇拜、小組聚會、舉辦活動,要留意團體動力,讓參加者有好的峰終體驗,這樣信徒就會不斷想要參加聚會,每次聚會都會抱著期待的心,來經歷上帝的同在,與肢體互動的美好,懷抱著大使命走向世界贏得靈魂。

基督徒活在兩個國度  

2kingdom
有些基督徒有聖俗二分的觀念,認為職場的工作是副業,是比較世俗次一級的,認為對教會對上帝的服事,是比較聖潔高級的。因此對於職場比較不上心,甚至沒有好的工作表現。

有些基督徒利用上班時間向人傳教,反而耽誤了工作,或是利用上班時間讀經禱告,這其實是一種薪水小偷的表現。

職場是講求績效與專業能力的場所,基督徒有好的工作表現,是為主作美好的見證的絕佳機會。職場,是上帝的呼召,呼召他的百姓在各行各業中發揮天賦,展現專業能力,讓人看到上帝所賜的智慧、能力與得勝。

有些基督徒對於職場,和世界的看法是負面的、避世的,因而對世界產生不了任何正面的影響力。那麼到底要怎麼看職場、看工作、看人際關係?耶穌有答案。

法利賽人常常惡意的挑臖耶穌,不懷好意問耶穌:「納稅給凱撒可不可以?」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可12:17)錢幣是凱撒發行的,當然要盡公民的本分繳稅。

我們在世上有當盡的本分、當負的責任。該繳的稅要繳,該遵守的法要守。上班要有好的工作表現,做父母的要盡心照顧小孩,學生的本分是好好學習。地上國有地上國的規矩,基督徒一樣要遵守地上國的規矩。

基督徒活在兩個國度裡,有雙重國籍的身分,既是上帝國國民,也是地上國國民,既要遵守地上國的規矩、法律,也是天國的子民,能依靠耶穌在地上國活出上帝國的價值觀。

對於地上國的規矩要求,做不到、有困難,怎麼辦?基督徒可以透過禱告領受上帝國的恩典和能力,靠聖靈賜力量在地上國活出得勝的生活。

基督徒活在兩個國度裡,我們是上帝國的兒女,也是地上國的公民,讓我們在自己的職份上,每個人有不同角色,有老闆、員工、學生、父母,讓我們盡本分,有好的表現,將榮耀歸給愛我們的父上帝。

贖罪券的販售建立在煉獄觀上

sell

引發宗教改革的導火線是贖罪卷,為什麼中世紀的教會會販售贖罪卷呢?這跟當時教會的終末觀大有關係。人死後會去哪裡?好基督徒去天堂,不好的基督徒去煉獄,不信主的人下地獄。

在世表現良好、行善立功、濟世救人的信徒,在死後被封為聖徒,這些人是好基督徒,死後直升天堂。大部分的信徒在世時,多少有些小奸小惡,說話行為犯錯不得體,這些基督徒因為行為沒那麼好,不能直升天堂得救,死後要先到煉獄去受苦,煉淨自己的罪,不知道受苦多久,之後才可以到天堂。最後是不信主的人就直接下地獄。這是中世紀教會的終末觀,人死後會去天堂、煉獄或地獄。

當時教會為了建堂,蓋最偉大的聖彼得大教堂,這座教堂總共蓋了一百多年耗費巨資,但錢從哪裡來?信徒的奉獻。那要怎樣再從信徒身上拿到更多錢?賣贖罪卷,信徒只要買了贖罪卷,在煉獄受苦的親人就可以減少在煉獄受苦的時間,買越多減免越多,買更多甚至可以直通天堂。

當時最會販賣贖罪卷的道明會修士帖刺勒,有一句響叮噹的廣告詞:「銀幣叮噹落進箱底,靈魂雀躍跳出煉獄。」信徒愛他死去的家人,為縮短家人在煉獄受苦的時間,即便再窮,也紛紛掏出錢來購買贖罪卷,換取家人上天堂的保證。

贖罪卷背後代表的神學意義是,以「好行為」來換取上帝的拯救,這已經偏離因信稱義的福音。上帝顧念他的教會,祂那雙看不見的手一直都在,在一個偏遠的小地方一個奧古斯丁修會的小修士馬丁路德,以聖經為本列出對於贖罪卷的看法共「九十五條」,引發了翻天地覆的宗教改革,將教會導回正軌,高舉「唯獨聖經」。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錢,無法買到救恩,唯有「信」,才能罪得赦免,得生命得永生。

盤點過去,展望未來

count

基督徒在發揮影響力之前所需進行的預備,其中之一是盤點自己過去的歷史。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我們可以數算過去有哪些經歷,可以對未來帶來正面的功效。

我回想過去自己在工作上,是否有成功經驗,盤點這些成功經驗,可做為我現在和未來的墊腳石,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過去教會要辦社區課程,邀請社區民眾來教會玩桌遊、學習操作智慧型手機。我們跟好幾位里長合作,請里長協助推廣,在社區布告欄張貼海報宣傳。我負責打電話給里長,約定拜訪時間,敲定合作事宜,回去後設計海報,印製好後再請里長宣傳。拿到參加者名單後,一一打電話提醒並邀請他們記得來參加,每週至少要打三四十通提醒電話。

和里長們合作辦活動的成功經驗,讓我有三點學習:
1.不害怕和地方代表溝通,事先想好要溝通的內容。
2.和里民互動,主動打電話提醒打破陌生建立關係。
3.學到設計海報、印製海報、拿到海報的完整流程。

過往的工作經驗鍛鍊我不害怕和陌生人接觸、學到設計海報的技能。這些帶得走的能力,讓我在學校行政業務的推廣上,得到更大的發揮。我常常打電話個別關心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況,更了解當如何有效的協助同學學習成長。在推廣職場碩士的課程上,需要設計海報,宣傳課程內容,現在更能得心應手的掌握軟體,圖文並茂的推薦職碩好課。

賈伯斯(Steven Jobs)當年就讀的大學有全美最好的文字藝術課,校園中的海報與公告,都印著美麗的書寫體。他對美麗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而主動學習這項技能。在當時對他來說,學字體設計對他沒什麼實質幫助。

但十年後,他設計蘋果電腦,這項技能發揮重要的影響力,蘋果電腦特別著重字體的美學,如果賈伯斯不曾去旁聽那堂課,蘋果電腦就不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字體或成比例間隔的字型。

賈伯斯說:「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過去的路沒有白走,盤點過去,展望未來

增進影響力

influence 

​耶穌說:「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基督徒要在世界上做光做鹽,帶來正向的改變。但為何有些基督徒不敢在世界發揮影響力,是因為我們充滿了很多的害怕,沒有勇氣向人做見證,怕自己沒什麼改變,怕被別人拒絕,怕傳福音,怕跟人說話。「害怕」讓我們裹足不前,「勇氣」才能邁開步伐發揮影響力。

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害怕,發揮影響力呢?我特別喜歡課堂提到的「漸進加強」(減敏療法),回想過去自己就在這實踐中獲益良多。

我的工作場所有一陣子鼠患肆虐,鼠鼠把零食一掃而空,到處都是鼠鼠大便、腳印。有一次在心裡沒有任何的預備下打開抽屜,竟然看到鼠鼠的大屁屁,嚇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抽屜關上。那天開始決心要抓老鼠。但我從小到大最怕的就是老鼠,從來也沒抓過老鼠,但辦公室就我一人,不處理也不行,只好趕鴨子上架。

四處佈下黏鼠板之後,開始守株待兔,沒想到兩天後竟然一次抓到兩隻。我拿起黏鼠板的手和心都在發抖,簡直是嚇死了。再隔一個禮拜,打開抽屜又抓到一隻,要處理的時候也是很害怕。黏處版放了一個月共抓了七隻,等到處理第七隻時,已經沒有第一次處理那麼害怕,我對老鼠已經不那麼害怕了。想想,這就是一種「減敏」,要降低對一件事物的害怕,逐漸地、越多的接觸就對了。

我本來非常怕黑,每當晚上要去家裡的後陽台,黑暗都會讓我躊躇再三、裹足不前,非要去的話都用百米奔跑的速度速去速回。前幾年,因為住宿地點的改變,比較多有一些機會夜登象山,一開始還怕黑,但象山是知名步道,晚上路燈夠亮,即使晚上十一、二點,還是一堆遊客,所以晚上仍然可以安心爬山。

前幾個月,有一天晚上我獨自一人夜登象山,離開了人多的地方,拿著手電筒,走在沒有路燈、只有月光陪伴的步道,享受著山上的清幽與夜風的清涼。現在想來,真是不可思議,我居然那麼勇敢!要是以前的我,絕對不可能晚上去爬山,甚至還走在空無一人的黑暗步道上。經過了類似「減敏療法」的訓練後,我現在比較不怕黑了。

我們如何訓練自己能吃辣?就常常練習,辣的忍受度就越來越高了。男生一看到女生就臉紅、語無倫次,該怎麼辦?那就多和女生接觸、聊天,就漸漸地不怕跟女生互動,最後可以侃侃而談了。

面對人際關係、教會服事、職場見證,我們害怕什麼嗎?我們不應該因害怕而裹足不前,反而應該更多地去實作、更多地體驗與練習,這樣透過所謂的「減敏療法」可以幫助我們逐漸的克服害怕。現在就多接觸、多做、做嘗試,就不怕,會越來越有勇氣,這樣才能更多地為主發揮影響力。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