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漸漸增長」

漸漸增長

有一間教會最年輕的弟兄是60歲,最年輕的姊妹是50歲,若教會沒有傳福音領人歸主、帶人成長,再過二三十年,教會勢必面臨關門的危機。從弗4:4-16這段經文來看,上帝對教會的心意是希望教會「漸漸增長」,上帝希望教會成長,不論是質或量都要成長,若是維持或是衰敗,都不是神的心意。
 
我們國家目前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就是少子化與高齡化,這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國安危機。社會的經濟發展倚賴大量的勞動力、新鮮的肝,缺乏勞動生產力的社會終將走向敗亡。
 
教會若不斷有人信主,成為基督身體的一份子,基督身體就不斷「漸漸增長」,為社會帶來影響力,但基督的身體都不長,教會不斷的高齡化、少子化,最後就變成教會危機。
 
為了避免危機發生,我們現在就要趕快生養,去傳福音,生養屬靈的嬰孩,培育他們長大成人,為教會注入源源不絕的新血,為這世代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教會歷史分期

教會歷史分期

教會的歷史有兩千年之久,我們今天熟知的三位一體、信經、五個唯獨等教義,是有其發展脈絡的。兩千年很長,將教會歷史分期可以幫助我們更具焦在每個時期的神學討論,一般分期如下:
 
1、初代教會
2、古代教會(教父時期)
3、中世紀時期
4、改教時期
5、近代時期
6、現代時期
 
學習教會歷史,了解到我們的信仰是其來有自、有根有基。然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在我們討論的很多議題,其實一兩千年前的牧者、神學家早就討論過了,並且字斟句酌的把重要的教義記載下來,是我們參考的重要資料。兩千年的歷史神學,有很豐富的屬靈遺產等著我們去挖寶。

洗禮的意義

baptism.JPG

曾聽過有人說「只要信就好,不用受洗」,這樣的說法讓我聯想到「只要同居就好,不用結婚。」洗禮就好像婚禮,對基督徒具有重大意義,是不能輕忽的重要聖禮。聖經上說「信而受洗必然得救」(可16:16),除了信,還要接受洗禮。

為什麼接受洗禮這麼重要呢?洗禮有三個意義:

1、信主得救 (可16:16)
藉著洗禮公開宣示,我的罪已經被耶穌的寶血赦免了,舊事已過,成為新造的人。

2、歸主名下 (加3:26-27)
成為神的兒女、神家裡頭的人,可以享受神家裡一切的豐富;從黑暗的權勢進到上帝的國裡,有上帝國子民的身分。

3、與主聯合 (羅6:3-5)
我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現在活著不在是我,乃基督在我裡面活著聖靈內住在我們裡面,靠著基督加給我力量凡事都能做。

受洗有這麼豐富的意義,今天若有人告訴你,只要信不需要受洗,那麼他可能失去了很多屬靈上的祝福而不自知。

靈性關懷五階段

consultation

有朋友找我聊他的困擾,我都會想給他建議,但對方的耳朵往往是關起來的,這時我就知道自己犯了好為人師的毛病。
 
關懷人也是有技巧的,在成為一個智慧的關懷者以前,要先建立「靈性關懷的宏觀概念」,才不會迷失在對話當中。「靈性關懷」有五個階段:
 
1、破冰階段
2、傾訴階段
3、探索階段
4、洞察階段
5、改變階段
 
我們要留意「洞察階段」,在談話的過程中,若是我們已經發現對方的問題,先耐著性子不要急著指出當事人的問題在哪,當你指出來,對方可能會否認或是有被定罪感。比較好的方式是助人者和當事人一起探索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用各種方式來幫助當事人「洞察」哪裡出了問題,讓他自己說出:「我要改變」,這時候改變的動機最強烈,給他建議才聽得進去。
 
從靈性關懷的五個階段來看,助人者需要有意識的判別當事人現在在哪個階段,以智慧來幫助當事人走出困境,否則光憑著自己的血氣給建議,實在很容易砸鍋。基督徒在陪伴人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最佳利器,就是不斷倚靠聖靈的引導,順服聖靈說當說的話,相信我們都能成為很好的關懷者。

信的使徒─保羅

 

 3
 
保羅在林後4:7-10短短的幾句話,卻帶出令人難以想像的信心,難怪保羅會說你們要效法我,正如我效法基督。如果保羅的信心有九分,我大概只有兩三分吧。
最讓我感到驚艷的句子是「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四面受敵的經驗,那種黑暗無助沒有盼望的日子,真的很可怕。
保羅信主後的生活,遇到的逼迫困難從不間斷,遇到各式各樣的危險,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林後11羅列了很多「危險」,保羅的基督徒生活可是一點都不輕鬆啊!但他卻沒有放棄信仰,反倒信心宣告「不被困住、不致失望、不被丟棄、不致死亡」,保羅被稱為「信的使徒」實在當之無愧。
保羅有這麼大的信心,來自於他裡面的「寶貝耶穌」,保羅知道自己的肉體破敗軟弱不堪如同卑賤易碎的瓦器,但因著有寶貝耶穌在裏頭,我們跟著蓬蓽生輝,我們裡面有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自己。當遇到難關逼迫時,趕快抓住上帝,謙卑地承認「我不能,上帝能」,不是靠自己,乃是靠耶穌,活出「向己死,靠主活」的得勝生命。

什麼是位格?

664d3dd0a5bf963bd5887537dec1cb72

第一次聽到「位格」這個詞,是在讀道碩學神學時,當時聽到的解釋是「位格」就是有理性、情感、意志,「位格」的英文是person,人就是有「位格」的存在。但是當時聽了,其實似懂非懂,感覺上畢竟不像是生活平常會經歷或用到的詞句或概念。​

其實「位格」這個概念很容易懂,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就能豁然開朗了。海綿沒有位格,如果有了位格,就是海綿寶寶。麵包沒有位格,如果有了位格,就變成麵包超人。​

華人的腦袋其實很容易理解「位格」的概念,甚至對華人來說,「位格」的概念是很自然的,所以山有山神,海有海神,甚至地上一顆大石頭,都可以被稱為「石頭公」,人會向它祈禱說話。若沒有位格的概念,那些就只是山、海與石頭而已。​

原來這麼容易明白啊!以後看到「位格」這兩個字,就不會被這樣的哲學用語嚇到了,其實,只要想到海綿寶寶和麵包超人就可以抓住概念了。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