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理解詩篇

 275286825 10218090159880389 9121232687720554673 n
我們要怎麼正確看待與理解詩篇的經文?詩篇基本上是抒情文,是詩人豐富的情感在上帝面前的真實表露。​
有的基督徒會拿詩篇經文來禱告,請特別留意我們的心態,若是拿著詩篇經文來當作某種咒語,好像這樣禱告就比較有效,這樣的看待詩篇是錯誤的。我們禱告有效是因著基督的權柄、在主裡的信心,而不是倚靠某種經咒,或是拿著聖經的話來要脅上帝兌現。​

詩篇的寶貴就在於人對神真實的情感流露,親密互動的關係,不管我們心情是好是壞,觀念是對是錯,都可以坦然無懼地到上帝面前訴說,就像大衛心情不好時到上帝面前所陳說的怨氣和難過一樣,他和上帝之間沒有客套禮貌的虛假,彷彿神就是世界中他最親密、最無話不談的對象(甚至比他妻子米甲還親密)。​
我們閱讀詩篇,應該正確地理解詩人的表述,也學習他們那樣和神的親密互動,讓我們的信仰不單是知識上的,也是在情感上和上帝建立那愛的關係。

基督台前得冠冕

S 9044010

保羅在腓利比書中說他「竭力向著標竿直跑,要得著從上頭來的獎賞。」而保羅在晚年給自己的人生評語則是:「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7-8)保羅努力完成了主所給的召命,一生毫無遺憾、不虛此生,而他將得到上帝所給的公義冠冕。​

甚麼是「公義的冠冕」?「公義」就是「上帝的義」、也就是「上帝看為的好」。「冠冕」則是古代希臘人體育競賽時,得獎者頭上戴的桂冠。​

保羅得的獎賞是在見主面時,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所賜的,很明顯地是指主基督。我們常將「基督台前」聯想到法庭審判的樣子。但「基督台前的審判」也可指運動競賽的裁判台或是頒獎台,是我們跑完一生路程,到主基督前領獎、得榮耀的地方。​

北京冬季奧運剛過,這些奧運選手每日刻苦練習,為的就是能贏得冠冕,站在頒獎台上得著獎賞冠冕,這是運動員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

基督徒的一生也像競賽場,讓我們把握時光,勇於實踐上帝給我們的召命,向著標竿直跑。想想,當我們站在基督台前,主基督為我們戴上冠冕並且給予稱讚,這是多大的獎賞與榮耀啊!

神筆宣教

有一部很紅的宮鬥劇《延禧攻略》,演出乾隆和富察皇后、嬪妃間的故事。當時的乾隆和嬪妃的長相如何?藉由作畫我們能一窺皇室的容貌,而這些皇族也曾經和福音擦肩而過。​
為皇室畫自畫像的是朗世寧,他出生在義大利米蘭,是耶穌會的神父,1715年康熙時期來到清朝傳福音,在宮廷裡擔任宮廷畫師五十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王,其中乾隆最器重朗世寧,乾隆自稱是郎世寧的「繪畫弟子」。​
當時清朝逼迫基督徒,朗世寧認為要跟朝廷保持好關係才有利於傳教,朗世寧多次懇求乾隆皇帝給予傳教的自由。有一次,乾隆皇帝到如意館看畫,朗世寧把握機會下跪請求乾隆皇放緩禁教。雖然朝廷還是不准滿人漢人信耶穌,但允許傳教士可以自由到教堂敬拜,並以較寬容的態度對待信徒。​
當時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於是朗世寧和同是耶穌會士的建築師利博明合作,到西方販賣他們的藝術作品,收入全部奉獻給北京傳教經費。朗世寧曾寫過一首讚美詩,大意是「我畫這麼多人間美畫,就是要你們看到這是主耶穌基督創造天地萬物的美。」​
朗世寧是「雙職宣教士」,他的職業是宮廷畫師,為乾隆皇帝和他的11位妃嬪留下真面目。他的呼召是「宣教士」,到清朝擔任宮廷畫師的目的是為了要傳福音給皇帝、嬪妃、中國人,上帝使用朗世寧的繪畫天賦,在朝廷中服事,朗世寧更是不忘記福音使命,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帶領中國人歸向基督。​
上帝呼召我們傳福音,我們所在的職場就是傳福音的禾場,我們所在的家庭,也是傳福音的禾場,讓我們發揮宗教改革更正的精神,落實人人皆祭司,在職場和家庭中,以祭司的職分帶領人歸向基督。
 
圖:清郎世寧《慧賢皇貴妃半身朝服像》
0b99d7788b494d5fbd854c3ccdacdaf5

姊妹按牧成為屬靈的頭?

Ordination of a deacon 1520
姊妹是否可按牧成為「屬靈的頭」?以前我聽到一個宗派不按立女性成為牧師,當時非常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這個宗派有性別歧視。

從解經的「律法與福音」的分辨與「歷史的」的背景角度來看,不同文化對女性可否按牧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姊妹在父權社會的文化下自然應該以順服支持弟兄來服事神、協助宣揚福音為主要的服事方式。但若會眾的文化可以接受女牧師的帶領,甚至女性擔任牧師時能夠使教會的會眾得著幫助,福音更得傳開,使人更靠近耶穌,這也符合了保羅服事的「精意」:
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0-23

我們面對不同的處境,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但只有一個同樣的目的:為了使人得到「福音」的好處。這樣解經的學習,開闊了我的心胸,更讓我明白聖經的真諦。

讀聖經要先讀哪一卷書?

耶穌基督
我還是慕道友的時候,基督徒朋友就告訴我讀經很重要,因此我很興奮的跑去基督教書房買一了一本將近兩千元的中英文聖經。

聖經像字典一樣這麼厚,到底要從何開始讀起?基督徒朋友告訴我要從創世紀開始讀,但我總是出不了埃及,只能望書哀嘆了。在「基督教研究基礎」提到每一卷書都有著重的主題,四福音書描寫的耶穌,側重的重點不同:
馬太福音,強調耶穌是「王」,代表是「獅」。
馬可福音,強調耶穌是「僕」,代表是「牛」。
路加福音,強調耶穌是「人」,代表是「人」。
約翰福音,強調耶穌是「神」,代表是「鷹」。

剛信主的基督徒,我們要介紹他讀的第一卷書是「約翰福音」,「約翰福音」讓我們認識耶穌是神、耶穌的心意、神對人的愛。
我們看書習慣從第一頁開始,但讀經不受此限。我們的信仰核心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認識耶穌、依靠耶穌,能使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想要得著這美好的祝福,從讀「約翰福音」認識耶穌是「神」開始吧!

要有好行為,才能得救嗎?

我曾經聽過一個教導,你們要好好讀經、禱告、奉獻、聚會,不然將來我在天堂看不到你們,這樣的說法是有疑慮的。

保羅多次提到「因信稱義」的道理,我們只要信靠耶穌,就能得救,得救唯一的條件是信心,不是行為好壞。聖經明白地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要緊緊抓住、牢牢依靠耶穌基督,就能稱義得救。我們要有這樣得救的確據。

不過,有好的行為見證,也很重要,不應該輕忽。基督徒信主得救之後,生命要不斷成長,逐漸被上帝改變,越來越有基督的生命顯露出來,能活出榮耀上帝的生活。這是一條成聖之路,是基督徒一輩子要走的,需要天天倚靠聖靈結出屬靈的果子。

我們不要將得救與成聖混淆了!要信靠「因信稱義」的福音,有得救的確據。只要你真心信靠基督耶穌,將來我們一定會在天家相見!

Green Beard Oil Rustic Organic Line Art Cosmetic Beauty Label Circle Sticker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