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不是耶和華?

耶穌是不是耶和華

耶穌是不是耶和華?」是?還是不是?

這個問題常常被問起,有人似乎似懂非懂。當耶穌受洗時,聖靈降在祂的身上,天開了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參路三21-22)這段經文提到「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聖靈在同一個時空同時存在。如果耶穌是耶和華,那麼耶穌受洗時,天開了是誰在跟祂說話?難道耶穌還能自言自語,還是有另外一個分身跑到天上說話?

「三位一體」是基督教重要的教義,若是錯了就變成異端。在第四世紀教父亞他拿修已經確立了三位一體公式,把三位一體公式背熟能幫助我們有純正的信仰。

「三位一體公式」
三位: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
一體:聖父是獨一上帝,聖子是獨一上帝,聖靈是獨一上帝。


強調「獨一」表示我們所信的神是獨一真神,不是三位神。

「三位一體」對我們有限的人而言是個「奧秘」,超越我們人的理性,想不透的地方就憑「 信心」接受吧!以聖經為最高權威,將理性降伏在聖經真理下。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很幸福的,每天都能經歷主耶穌基督的恩惠、天父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與交通,常與我們眾人同在,從今時直到永永遠遠。

小組的「話語時間」如何預備?

S 12591300

以前參加小組,「話語時間」通常是牧者或小組長自選一段經文短講,因此不同小組分享的內容就不一樣。不過,小組「話語時間」的內容最好是與主日講壇的信息一致,因為背後有著比較高位的戰略思想與目標。

小組「話語時間」的目的應該是讓上帝的話語更深入人心,著重在「激勵行道」。組長在「話語時間」帶領大家更深的去思想如何實踐主日信息,落實信仰生活。否則每個禮拜來主日,聽完道如同照過鏡子,隨後就忘實在很可惜。

人有忘性,同樣的信息要不斷的重複講六遍,弟兄姊妹才會入心。牧者常以為只要講一遍,大家就記住了,這就忽略了人性,就像爸媽教導孩子規矩,也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耳提面命,孩子才將爸媽的話放在心上,所以不要怕重複。

而且,所有小組都以同樣的步伐來實踐一致的信仰主題(主日信息),教會朝著一致的異象前進,由牧者負起領導的責任。如此也避免小組長另起爐灶的壓力,長期可能帶來教會的動力分散,以及有時因信徒的神學分辨能力不足所帶來膚淺或偏差的種種問題。

雅各書一章23~25節說:「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讓我們的小組「話語時間」成為組員複習檢視、激勵行道的時候,一起來蒙受上帝的祝福。

什麼是敬拜?

def7e98fa5a7e8c47f3a81a3a183376e

什麼是「敬拜」?敬拜的方式很多,唱詩歌只是其一,如果沒有詩歌,一樣能夠敬拜上帝。

提到「敬拜」,常常會想到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當撒瑪利亞婦人問耶穌敬拜應該在哪裡?耶穌回答說:「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耶穌指出撒瑪利亞人的敬拜是「無知的敬拜」。什麼是「無知的敬拜」?當我們在唱詩歌時,要留意詩歌的歌詞,詩歌有分為對上帝唱、對別人唱,和對自己唱,既然是敬拜上帝,那應該要唱「對上帝唱」的詩歌,但我們往往沒留心歌詞的意思,在主日敬拜時,卻選了「對人唱」和「對自己唱」的詩歌,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敬拜什麼嗎?有的時候落入「無知的敬拜」還不自知。

那麼猶太人的敬拜就比較好嗎?耶穌說敬拜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來敬拜,猶太人雖然在耶路撒冷錫安山敬拜,但他們敬拜的態度流於表面、有口無心,雖然嘴巴尊崇上帝,心卻遠離神。所以耶穌對他們說,敬拜要出於真心,將心獻給主。

無知的敬拜」和「形式的敬拜」都不對,真正的敬拜是要以「心靈」(聖靈)和「誠實」(真理)來敬拜上帝,和上帝有真實的交流,否則只是隨意點歌、隨口唱唱自high而已。

我很喜歡一首詩歌〈讓我〉,這是一首「對自己唱」的詩歌,提醒自己:
讓我讚美非僅美詞,讓我敬拜非僅方式,
讓我服事,非靠雙手,而禱告非僅用口,
讓我愛人不要虛假,讓我待人由心而發,
讓我學習順服,以聖潔為裝飾。

 

一段經文為何解釋不同?學習解經234吧

解經234

我以前常有一個困擾,同一段經文不同牧者的講解好像都不一樣,到底這段經文該怎麼解釋呢?要如何正確的理解聖經呢?

其實經文的意思只有一個,但應用有很多種。例如我說「年過40,吃一點巧克力、餅乾,隔天體重就多一公斤,真是不能亂吃。該怎麼辦?」要表達的意思是:「老了,新陳代謝不好,不能亂吃要體重控制。」​

你會給我什麼建議呢?

要忌口。多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一兩公斤別在意,大膽吃吧.......這些不同的建議,就是不同的應用。

要正確的理解聖經是有方法的,提供一個簡單好記的口訣,就是「解經234」,運用「解經234」幫助我們讀懂聖經。

2:聖經的兩種道理─摩西帶來的道理(舊約的職事)、基督帶來的道理(新約的職事)

3:解經的三把鑰匙─文法的、歷史的、精義的

4:聖經的四個性質─易明性、一致性、漸進性、中心性


當我們在讀一段經文時,運用「解經234」的原則,就可以理解大部分九成以上的經文,剩下難解或奧秘的的經文就留待研究,或將來見主面時,一切就都清楚了。現在的我們,面對這些難解經文,憑著信心將理性降伏在聖經之下便可。

善用同溫層、同質性拉力

316679362 10219197996775619 8243902101208377276 n

亞里斯多德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性天生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華人的生命力很強韌,到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蹤跡,華人會自動群聚在一起,形成中國城,吃中華料理、講中文,這樣會帶給人們安全感與認同感。

有一篇探討教會增長的專文,提到教會增長的重要關鍵是「同質性群體原則」,這是「教會增長之父」馬蓋文在印度宣教12年的研究成果,但往往很多人忽略了「同質性」的重要。

例如,有一間教會的長輩們多偏好傳統莊重的禮儀崇拜,但年輕人覺得無聊,但偶爾將崇拜改為活潑的敬拜讚美、蹦蹦跳跳,長輩們又適應不良。這教會為了所謂的「合一」理由,堅持讓兩類人一起崇拜,結果反而使兩邊落入不安的妥協或批評,無法真正相合與增長。但後來分成兩堂聚會之後,以不同型態崇拜,反而各得其所,大大增長。

從此例就可看到「同質性」原則的應用,為了達到心靈和誠實的崇拜目的,針對兩個族群的人設計符合他們需要的崇拜方式,才能真正的帶領他們到上帝面前。若只偏好某個族群,另外一個族群勢必被犧牲,教會也很難達到質量上的增長。

若我們多留意「同質性」的原則,藉著人性帶來的自然助力,教會才能有效成長。盼望我們都有足夠的智慧建造教會,帶領各個族群在質量上增長。

領袖必備的溝通技能

DISC

領導力就是「影響力」,領袖要能夠影響一群人,帶領一群人從此地,一起走到另外一個地方。就像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從埃及出發,前往應許之地迦南。 

為了有效領導,認識會友的個性、人格特質、溝通風格,才能有效進行溝通、說服。DISC是很好的溝通工具,可以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溝通風格。面對不同人時,我們先判別他的溝通風格,再調整自己,以對方能聽懂且接受的方式跟他對話,我們要表達的訊息才能有效的傳達給對方,如果對方沒有正確接受到我的訊息,等於這次的談話是失敗的。

「DISC測驗」我已經做了三次,這次再做一次測驗有了新發現,我的真實內在溝通風格,和實際表現出來的溝通風格不一樣,這也符合目前環境的需要,需要表現較多依順、支持,說不定將來因著環境的需要,會表現出更多不同面向。

另一個發現是,我現在比較能夠靈活切換自己的溝通模式,以前非常固著不知變通,和每個人溝通都用同一種態度、說話方式來回應,溝通到後來產生很多不愉快。現在較能依據不同對象,靈活的運用DISC。

看到自己的進步覺得很高興,溝通模式從「固著」到「彈性」。面對不同的人,我們實在需要「靈巧像蛇」,期盼我們都能成為稱職的領袖,如同摩西一般,帶領人進到神所應許的佳美之地。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