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端」?

異端1異端2
 
在台灣常見的異端有耶和華見證人、全能神教會(東方閃電),為什麼稱這些教會為異端,他們是哪裡出錯了?當我們問什麼是「異端」?要如何小心「異端」?我們應當更進一步的問:什麼才是「正統」?正統和異端是相對的概念,先要知道什麼是對的,自然就能判斷出什麼是錯的。就像我們在辨識鈔票的真假,一定要先相當熟悉真鈔的特徵、觸感、紋理,當假鈔一出現時,就能馬上識破。假鈔是一種欺騙人的貨幣,若某商家將假鈔混在真鈔裡面,找錢給我們,會使我們蒙受極大的損失。「異端」也是如此,一個人信了異端邪說,是整個人生都蒙受極大的損壞,這是關乎生命得救的問題,信錯了將來可是不能進天國的。
 
為了避免被異端邪說給迷惑,我們需要清楚知道「正統」基督教信的是什麼,基督教有三個最重要的神學項目,一定要記熟並且要堅守立場,免得落入異端而不自知。這三個最重要的神學項目是:
 
上帝論:三位一體
基督論:神人二性
救恩論:因信稱義
 
這三個神學項目如同三面照妖鏡,當有一個怪怪的教會出現時,請立刻拿出三面照妖鏡照照看,對方可能會現出異端原形。這些自稱為教會的團體,如同披著羊皮的狼,遍地尋找可吞吃的人。所以我們要當一個聰明的小紅帽,不要被大野狼吃掉的辦法,就是謹記「上帝論」、「基督論」和「救恩論」,以堅定的態度堅守這三個最重要的神學,那麼我們所信的就是最純正的基督教了。
 
為什麼信得對這麼重要呢?耶穌應許「我來了,是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信的人不僅此生得豐盛,來世能永生,與天父永遠同在。若是信錯了,到了人生最後一刻才發現假鈔給的應許原來是一場空來,但已經來不及了。
 
趁現在把握機會認識純正的基督教信仰,天天經歷主耶穌基督的恩惠,天父上帝的恩愛,聖靈的感動與交通,常與我們同在,從今時直到永遠,阿們。

什麼是「靈命」?

靈命1靈命2

基督徒常講要靈命成長,這人「靈命」很好,那人「靈命」不好,要多讀經禱告才會「靈命」成長。剛信主時,我一直不懂什麼叫做「靈命」,望文生義「靈命」就是屬靈的生命,但到底什麼是「屬靈」的「生命」,我還是不太懂。曾經有人跟我說,就是散發出基督的馨香之氣,看到某人如見耶穌,但我努力地環顧四周,還真沒聞到什麼基督香味,或看到有人身上散發出耶穌聖光。

我們說這人「靈命」很好,聽起來似乎在講這人「生命」很好,那問題來了,什麼是「生命」?從世人的眼光來看,聖嚴法師的生命很好,一生弘揚佛法普渡眾生,郭台銘的生命很好,大方地買covid疫苗贈送給國人。換句話說,聖嚴法師和郭台銘的靈命似乎很好。

那麼「靈命」的定義是甚麼?靈命就是「活出基督的生命」,活出「不在是我,乃是基督」的靈命(參加2:2)。非基督徒是無法活出基督的,他們沒有接受耶穌成為生命的主,哪裡來的靈命呢?

當我們打開心門接待耶穌,藉著洗禮與耶穌同死同埋葬同復活,才開始有了「靈命」。受洗日如同屬靈的生日,是基督徒重生得救的大日子。我受洗至今大約15年,所以我的屬靈生命是15歲,但我有15歲的成熟度嗎?不見得,很多人活到三四十歲,內在年齡還是青少年,還是個媽寶、爸寶,外表雖然是個大人,但處事為人、人際互動還是很幼稚像個小孩。在教會我們通常稱這樣的人叫「屬靈的巨嬰」,外表看來是個成年人,但內在屬靈生命像嬰孩一樣稚嫩,很多基督的道理都不懂。

所以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語重心長的說:「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林前3:1)哥林多教會充斥一堆屬靈的巨嬰,每天嫉妒、紛爭,生命的光景是屬肉體的,有信跟沒信是差不多的。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都信主那麼久了,靈命應該要很好才對,但事實正好相反,教會充斥一堆屬肉體的、屬靈的baby。因此希伯來書的作者驚訝地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 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來5:12)

基督徒受洗後是屬基督的,有了「屬靈」的生命,能夠倚靠耶穌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靈命,讓我們持續不斷的信靠耶穌,讓基督的生命在我裡面不斷的長大成熟,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因信稱義」是什麼意思?

信義1信義2
有一位牧師到美洲宣教,搭船時不幸遇到暴風雨,船被風浪拍打的厲害似乎要解體了,他非常恐懼,害怕萬一此刻死了不能上天堂,到美洲宣教後卻以失敗收場回到英國。某天他參加一場聚會,有人宣讀馬丁路德所寫的《羅馬書信序文》,提到「神藉著人對基督的信心,在人裡面所施行的改變」,他覺得心中奇異的溫暖,確信自己已信靠基督,藉著基督得著了救恩;並且祂保證除去我的罪,救我脫離了罪和死。
 
這位牧師二十幾歲就全職事奉上帝,但心裡一直懷疑沒有得救的確據,直到三十多歲聽到「因信稱義」的福音,心中恐懼的大石頭總算消失無蹤,他百分百確信自己已經拿到天堂的門票。因著對「因信稱義」福音的確信,他一生竭力宣揚福音到八十多歲,他的事奉為英國帶來大復興,這位牧師就是約翰衛斯理。
有些基督徒受洗後,還是不太肯定自己得救了,不確定自己將來能不能上天堂。我們的信仰是「因信稱義」,「因信稱義」是什麼意思呢?這四個字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因」就是藉著,「信」就是信靠,「稱」就是說,「義」就是好,「因信稱義」就是藉著信靠耶穌,上帝說我們好,我們能夠「得救」是靠信心,不是靠行為,救恩是上帝白白賜給我們的禮物,不是靠行為賺得,而是靠信心去領受耶穌的十架恩典。

我們都是罪人,藉著「因信稱義」的福音,上帝看我們為好,我們藉著「因信稱義」的福音,將來能夠與天父永遠的同在,這是每個基督徒得救的盼望與確據。
約翰衛斯理當牧師這麼久才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這幾十年一直活在恐懼中。今天我們把「因信稱義」的道理弄清楚了,就不會害怕死亡,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得救」了,天堂的入場卷已經在我們手中了。

什麼是「靈命成長」?

 什麼是靈命成長1什麼是靈命成長2
小時候我很不喜歡考試,特別是國三要寫一堆考卷,分數沒達到老師訂的標準就少一分打一下,心理感到無力又害怕。現在想想,考試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檢視自己哪裡還沒有學懂、記清楚,在訂正的過程中把該背的背起來、該弄懂的觀念弄清楚,這樣才能讓我們學得更好。考試有一個標準在,可以幫助我們具體的評核自己離這個標準有多遠,還需要多少努力才能達標,從原本的分數進步成長到更高的分數。

基督徒信主受洗後,就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如同剛出生的屬靈嬰孩,需要倚靠耶穌不斷長大成熟。基督徒常在講要「靈命成長」,那要長成什麼樣子呢?我們以為「靈命」只有好或不好兩種二分法,但沒有階段、層次的概念。

要知道自己「靈命」如何,需要有一個檢核標準,才能知道自己長得好不好。從人的成長階段來看,可分為:嬰兒、小孩、青少年、成人,對照基督徒的「靈命成長」也是分為這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成長特徵:

1、嬰孩:吃奶不能吃乾糧,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參:來5:13)
2、小子:認識父,罪得赦免(參:約一2:13-14)
3、少年:剛強、神的道常存在心、勝了惡者(參:約一2:14)
4、父老:認識父(參:約一2:14)

父老和小子都有認識父,有什麼差別呢?父老的「認識父」是他「明白上帝的旨意」,他更懂得天父的心,知道天父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認識父的層次是更深更廣的,「父老」既然被稱為「父」,表示有生養屬靈的小孩,有傳福音領人歸主、帶人成長,要為另外一個人的生命負責。

明白「靈命成長」的四階段和特徵,才能有效的評估自己的「靈命」在哪個階段,有哪方面需要成長。若我們是領袖,也才有個判斷標準,知道被帶領者的靈命在哪個階段,才能有方向性的帶領他成長。否則我們常在講要靈命成長,要長成什麼樣子,其實不清楚。

上帝對每個基督徒的心意是在愛中漸漸增長,不斷倚靠耶穌長大成熟,成為屬靈的父老。不僅自己體會到成長的喜悅,也能帶領別人一起在愛中彼此建造。

為什麼要「信」耶穌?

1為什麼要信耶穌2為什麼要信耶穌
每次跟一個朋友約吃飯,我心裡總感到不踏實,因為他常常改時間,或因著某些因素就取消,久了以後他在我心中成了放羊的小孩,以後他跟我講定幾點在哪裡,我都會等他確實要來,才會從家裡出發,免得浪費時間撲空。我對這個朋友相當沒「信心」,我不相信他會準時出現。

什麼是「信心」呢?基督教非常強調「」,有一首詩歌〈信心的旅途〉我非常喜歡,我們的信仰是從「」開始,到人生的終點以「」結束。有些基督徒「」到一半就不信了,成了迷途的羔羊非常可惜。

聖經多處提到「」,從上下文來看,不同作者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特別留意。從四段經文來看:

約1:17「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做神的兒女。」約翰提到的「」,意思是「接待」。我們打開心門接待耶穌,成為我們生命的主。

羅5:1「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保羅提到的「」,意思是「倚靠」,是「緊緊抓住、牢牢倚靠」的態度,就像玩信任倒的遊戲,倒下者完全相信背後的人會接住他。

雅2: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各提到的「信」,意思是「知道」,鬼魔知道有耶穌,但沒有信靠、也沒有接待耶穌。

來11:1「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裡提到的「」,意思是「確據」,耶穌在福音書講的「信」是確據的意思。耶穌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太17:20),這裡的「信」是百分之百肯定、一點都不疑惑、相信承諾將來一定會實現。

同樣都是一個中文字「信」,但卻有四個不同的意思,我們在讀經時要留意作者和定義,才不會把「」都看做是一樣的意思。明白了「信心」有不同的定義,就能抓住聖經的精義。

朋友常常放我鴿子,我對他已經失去「信心」,他不可靠、說話不算話,讓人感到沒有「確據」。人會讓我們失望,但上帝不會,「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的信仰生活關鍵在於「」,我理性上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我接待耶穌為生命的救主,我倚靠耶穌勝過一切的挑戰,我有盼望的確據,相信上帝的應許終必實現,「」耶穌真是好。

「彌賽亞」是什麼意思?

彌賽亞是什麼意思

「彌賽亞」是什麼意思?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一直在等候「彌賽亞」,他們期待的「彌賽亞」是政治上的君王,要帶領他們推翻羅馬帝國,建立像大衛時代一樣輝煌的王朝。耶穌來到世上宣揚福音,要將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不符合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待,因此他們拒絕耶穌就是「彌賽亞」。

「彌賽亞」是什麼意思呢?以前我直覺的回答是救世主,其實這是錯誤的答案,也是很多基督徒常常混淆的。「彌賽亞」的意思是「受膏者」,在舊約中有三個職分要就職需要受膏:「祭司」、「先知」、「君王」

亞倫受膏為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利8:12),上帝差派以利亞膏以利沙接續他先知的工作(王上19:16),撒母耳膏掃羅為以色利第一任君王(撒上10:1)。在舊約有很多「受膏者」,換句話說,就是有很多「彌賽亞」。

到了新約時代,耶穌是「先知」,忠心傳講上帝的話(路24:19);耶穌是「祭司」,將自己獻上為全人類的罪代贖(來2:17);耶穌是「君王」統管萬有(啟19:16)。耶穌同時具有「祭司」、「先知」、「君王」這三個職分,耶穌是全人類的「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現在我們將「彌賽亞」這個詞專門指耶穌。

「彌賽亞」是從希伯來文masiah音譯為中文,將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christos音譯為中文就是「基督」,意思是「受膏者」(the anointed)。用一個簡單的等式來表達,幫助我們記住「彌賽亞」的意思:

彌賽亞=基督=受膏者(先知、祭司、君王)

有的基督徒誤以為彌賽亞是神,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彌賽亞是「」,專指祭司、先知、君王這三種人。我們所信靠的耶穌,他不僅是人,也是100%神,他為全人類的罪而死,這個代贖的恩典,使我們能夠活出「不在是我,乃是基督」,是我們基督徒最大的福分。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